|
美國號稱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經常使用“大棒政策”,動用武力對與其有異議的國家進行恫嚇,這就是所謂的單邊主義。但是,美國的這種霸權行為并不被世界所認可,而且在他們以強大的軍事實力,并且幾乎是一邊倒的軍事力量對比的情況下,對五個又窮又小的國家發動的幾場戰爭,都沒有取得完全意義上的勝利。這幾場戰爭是什么情況,下面百川就為親愛的讀者梳理一下。 ——朝鮮戰爭。這場戰爭從1950年6月25日開始,歷時三年,以美國為首的17國聯合國軍傷亡57萬以上,朝鮮人民軍和以志愿軍名義出戰的中國軍隊,還有秘密參加戰爭的蘇聯軍隊傷亡65萬人。結果是簽署《朝鮮停戰協定》,最終將軍事分界戰線穩定在北緯38度線一帶。1951年5月15日,五星上將奧馬爾·納爾遜·布萊德雷應邀對國會作證時說:“赤色中國并非尋求主宰世界的那個強大國家(此處暗指蘇聯),坦白地說,從參謀長聯席會議觀點來看,這個策略會讓我們在錯誤的地點、錯誤的時間,與錯誤的敵人進行錯誤的戰爭。”此語一出,國會全場震驚。還有,朝鮮戰爭期間擔任美國國務卿的迪安·艾奇遜曾經明確表示:朝鮮戰爭中的“主要麻煩”在于,“我們是在和一個錯誤的敵人打仗,我們打的是乙級隊,而真正的敵人是蘇聯。”所以美國自己知道,他們并沒有打贏朝鮮戰爭。 ——越南戰爭。它是二戰以后美國參戰人數最多、影響最重大的戰爭,最后美國在越南戰爭中失敗。越南戰爭從1955年起到1975年,前后歷時20年,分為五個階段。其中,第二、三、四階段(1961—1973年)為美國參加越南戰爭時期。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共向越南投下了800萬噸炸彈,遠遠超過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各個戰場投彈量的總和,造成越南160多萬人死亡。美國自己的損失也非常慘重,超過5.8萬人喪生,30多萬人受傷,耗資4000多億美元。很多人后來都得了“越戰綜合癥”,其后遺癥到現在還沒有消除。 ![]()
——伊拉克戰爭。它是以美國軍隊為主的聯合部隊在2003年3月20日對伊拉克發動的軍事行動,美國以伊拉克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為由,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單方面對伊拉克實施軍事打擊。實質上是借反恐時機,以伊拉克拒絕交出子虛烏有的生化武器為借口,趁機清除反美政權的戰爭。由于這次戰爭實際上是1990年海灣戰爭的繼續,所以,這次戰爭也被稱為“第二次海灣戰爭”。到2010年8月美國戰斗部隊撤出伊拉克為止,歷時7年多,美方最終沒有找到所謂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反而找到薩達姆政權早已將其銷毀的文件和人證。2011年12月18日,美軍全部撤出。由于伊拉克戰爭使用了大量的美國現代化新式武器,加上美軍使用的武器費用非常的高昂,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浪費錢的戰爭。而且直接導致了伊拉克的政局動蕩和社會動亂,世界上譴責美國發動這場戰爭的聲音一直不絕于耳。 ![]()
——科索沃戰爭。這是一場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發,在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的推動下發生在20世紀末的一場重要的高技術局部戰爭。其持續時間從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共計78天。 科索沃戰爭以大規模空襲為作戰方式,美國為首的北約憑借占絕對優勢的空中力量和高技術武器,對南聯盟的軍事目標和基礎設施進行了連續轟炸,造成了南聯盟經濟損失高達2000億美元。這場戰爭美國雖然取得軍事上的勝利,但是其“新干涉主義”的行為,嚴重挑戰了聯合國的地位,美國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以“人權高于主權”、“人道主義救援”為借口,發動的這場戰爭,是道義上的最大輸家。 ——阿富汗戰爭。2001美國遭遇“9·11”恐怖襲擊后,開始針對“基地”的發動反恐戰爭。這場戰爭的主要戰場就在阿富汗,這也使美國的勢力滲透到西南亞地區。奧巴馬執政后,將美國的反恐戰略從“暴力反恐”切換到軍事、外交、政治和經濟等手段多管齊下的“綜合反恐”。然而,在關閉關塔那摩監獄和調整阿富汗戰略等具體問題上,奧巴馬政府仍進退維谷,苦無出路。8年來,美國向全球恐怖主義宣戰,對外發動兩場戰爭,對內加強監控。這種明顯帶有“以暴易暴”意味的策略不但未能減少恐怖主義威脅,而且使美國軍力財力不斷受損,國際形象跌至谷底。中國古代名篇《千字文》有言“德建名立”,即道德建立起來了,才會有一定的名望和地位。而美國總是憑借其世界第一軍事強國的實力,經常發動不正義,不道義的戰爭,這種窮兵黷武的霸權主義行為,即使又窮又小的國家,他們也是打不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