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 讀本周兩會將全面拉開序幕。2016年兩會,承載著“十三五”開好局的使命和2020年全面小康“倒計時”的壓力,今年的兩會將更加備受矚目。資本市場上A股在兩會前期有所調整,并短線大跌,但市場上并沒有很明顯的重磅利空,因此兩會期間的熱點話題、政策方針等以及短線嚴重的超跌有望刺激市場出現結構性行情。
那么今年兩會上哪些話題有望成為熱點?在此我們根據2015年兩會以及近期一系列政策、市場關注等情況來做個前瞻性梳理。
七大前瞻性熱點
1、經濟:這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在國內外環境不斷變化下,今年我國全年經濟發展目標仍然是重中之重。近日,李克強總理連續召開四場討論會,就兩會將討論的《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征求中央有關部門、單位、各民主黨派全國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代表、專家學者、企業界人士、教育科技文化衛生體育界人士和基層群眾代表的意見。 在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上,李克強表示,2016年對于中國經濟而言至關重要,因為我們確實已進入“改革攻堅、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具體面臨兩方面的問題:一是政府面臨財政收入增速放緩的壓力;二是不同地區、不同行業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分化現象。 2、貨幣政策:我國的貨幣政策未來走向,匯率穩定等一直是市場關切的熱點。近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上海閉幕。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會后舉行的主席國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貨幣政策可能還要繼續保持適度寬松。15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稱,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注重預調微調,更加注重定向調控,用好增量,盤活存量,重點支持薄弱環節。今年貨幣政策是否有較大的變化,兩會期間,貨幣政策的定調將明確。 3、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產能過剩嚴重影響著多個行業的發展,尤其是鋼鐵、煤炭等行業的不景氣,加速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是關鍵。近期對于市場比較關心的去產能和減稅問題,李克強總理表示,當前要突出抓好鋼鐵、煤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堅持發揮市場倒逼作用,政府重點是支持做好員工分流安置,推動企業瘦身健體、提質增效;財政收支的困難的確擺在我們面前,但減稅降負舉措,不做不行!在減稅的同時,政府要進一步過“緊日子”。只要企業能夠生機勃勃發展起來,我們的經濟就會有堅實的支撐! 4、樓市:房地產行業今年得到一系列政策的支持,從降低首付比例到稅費調整,以及鼓勵農民進城購房等等措施的出臺。引發了一線樓市的火爆,甚至進入瘋狂階段。近期媒體報道,裹被子徹夜排號,開發商及房主坐地漲價,日光盤、地王等現象屢見不鮮。這些火熱也引起一些業內人士的擔憂,在兩會期間有望成為熱議的話題,房地產后市的走向和地產政策的變化,尤其是三四線城市的去庫存還能從哪些方面加碼,值得關注。 近期記者從接近中央經濟決策部門人士處得知,目前,各部門就房地產去庫存的方案已經做了一攬子規劃,今年地方兩會也就這一問題做了比較深入的探討,部分規劃已經送至中央政府。全國兩會召開后,包括人口戶籍、公積金以及稅費方面的有關政策會擇機陸續推出,確保打好去庫存的攻堅戰。 5、國企改革:這是我國近兩年來一直在推動的,隨著“1+N”政策的逐漸落地,今年進入國企改革的重要落實年。2月25日,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發改委和人社部聯合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逐一介紹了今年國有企業“十項改革試點”內容。誠通集團和中國國新兩家中央企業確定為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企業,其他試點企業仍在遴選中。國企改革明顯加速,據悉,近期召開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首次提出要把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工作重點,強調推動“雙創”平臺建設、創新能力建設、創新機制建設。當下,國企“雙創”已成燎原之勢,國有企業先天的資源、技術優勢,不僅能大幅提升“雙創”的效率,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也為深化國企改革,激發企業活力創造條件。 6、環保:隨著經濟的發展,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惡性發展已經不能適應了,加強對環境保護的良性循環成為新增長點。從地方兩會各省發布的政府工作報告來看,今年31省地方兩會上,有24個省都提到要完成國家節能減排下達的目標任務。發改委等11個部委近日聯合發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成品油質量升級及加強市場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按時限停售低標準油品,規范成品油流通管理,加強煉廠質量升級和生產監管。 通知要求,各省(區、市)要加緊制定專項行動方案,同時建立黑名單制度,定期向社會公布油品質量抽查不合格的成品油生產和銷售企業。下一步,將按照大氣污染防治考核機制進行考核評價,并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適時督查。因此節能減排、減少污染排放已經迫在眉睫。 7、養老:退休養老一直關系著普通大眾,尤其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研究所所長金維剛27日在中國養老金融50人論壇首屆峰會上表示,延遲退休方案將在明年正式出臺。出臺后會有5年左右的過渡期,或到2022年正式實施。他表示,“十三五”時期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重點之一是推進實施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去年改革方案出臺后,還沒有正式實施,今年將會正式實施。一石激起千層浪,延遲退休得到明確,兩會期間的相關討論有望眾多。 可重點關注三主題
在今年“兩會”召開前夕,供給側改革、國企改革、健康中國、民生消費等涉及“兩會”熱點的主題受到了資金的高度關注,相關行業和個股在二級市場上也有明顯階段性表現。業內人士普遍看好三大主題的投資機會。 主題一:供給側改革 在中國經濟前景依舊不明朗的背景下,供給側改革很有可能成為即將召開的2016年全國“兩會”重點討論的話題。中信證券在近日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供給側改革肯定會成為“兩會”最重要的看點,而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在于去產能。 實際上,在剛剛結束的地方“兩會”中,各地政府工作報告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行了破題,不少省份也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列為了2016年重點任務的第一項,并部署了一系列實質性措施。 “去年12月份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16年及今后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提出了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預計供給側改革將是未來較長一段時間政府工作的重點。”業內人士指出。 專家普遍認為,持續推進供給側改革關鍵是放松管制,釋放創業創新活力,增強經濟持續發展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包括體制機制改革內容,也包括很多政策調整內容。 中金在報告中稱,國務院春節前分別發布了關于鋼鐵行業、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的指導意見,但去產能力度大幅低于外界預期,中國產能過剩情況在較長的時間內難以改善。因此,關于后四項目標的具體進展,還需觀察后續相關執行文件的規定和具體部門的政策。“預計改革目標會得到進一步的分解和明確,相關文件將在上半年陸續出臺。” 市場人士認為,中央推進的供給側改革落實到二級市場投資,煤炭、鋼鐵、有色、建材等周期板塊存在階段性投資機會。 主題二: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主題全面提速再次站上風口浪尖。國資委近日表示,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是國有資本相對集中的領域。在這些領域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示范,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半年將確定首批試點企業,并著手制定試點實施方案,下半年正式啟動試點,穩妥有序推進相關改革工作。 “2016年是國企改革落實年。”國務院國資委副秘書長彭華崗日前在深入推進國企國資改革研討會上表示,今年將圍繞重點難點問題開展“十項改革試點”,通過試點取得突破、多點開花。 分析人士認為,深化國企改革必將成為“兩會”焦點之一,因為通過國企改革收獲的改革紅利將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引擎。“今年以來,相繼召開的地方兩會及地方國資監管會議勾勒出地方國企改革路徑,以重組、混改、資產證券化為亮點的地方國企改革進入全面加速期。” 在操作上,中金公司建議可從三條主線對國企改革主題進行投資:
一、已經公布試點的6家央企及旗下上市公司,這批央企的試點方案醞釀已久,有望成為央企改革的先行者;
二、有整合預期的央企。在106家央企中,業務在競爭性領域且業務相互有重疊的央企更容易激發市場對其的合并重組預期,包括建筑工程、有色及冶金、航運、軍工、電信及旅游等消費服務領域;
三、推進相對較快的地方國企,上海、廣東、山東、重慶等地是國企改革進展相對較快的區域。
主題三、養老 伴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問題備受關注,養老問題有望繼續引起今年兩會關注。業內人士表示,我國養老產業發展才剛剛起步,尚未形成完整、健全的產業鏈與產品類型標準體系,而未來隨著養老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市場機制將不斷完善。 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養老產業市場規模僅4.1萬億元。根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等資料統計,2014年養老行業市場容量預計超過4萬億元,占GDP的比例僅為6.5%。而美國養老服務消費占GDP的比例22.3%,歐洲養老產業產值占GDP比例約28.5%。 業內人士普遍表示,2010至2030年是實體創業做養老的黃金20年。2015年之后,中國的老齡化進程開始加速,養老服務業的十三五規劃已經啟動,著重在養老產業體系建設方面。機構保守預測,養老服務業市場空間至少3萬億。 分析人士指出,未來的養老地產將不僅僅是以地產業為主導,而是結合服務業,實行跨行業整合(養生、護理和治療),甚至與旅游相結合的模式。同時市場將趨于細分化,對于不同需求,如活躍老人、低度照顧老人和高度護理老人。 在投資上,除了布局養老產業的公司外。中航證券認為,可重點關注創新仿制能力突出的細分領域龍頭;成長確定、擅長外部整合的經營型企業;專注構建醫療服務生態圈、具備品牌溢價的服務型企業;主動觸網、主動參與控費的連鎖藥店和流通企業等。
|